中新網湖南新聞11月18日電(董石) 剛剛出版的《書屋》雜志2022年第11期刊登湖南省文史館館員、湖南省社科院哲學所原所長、湖南省社科院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萬里研究員的文章,對岳陽君山留存的二千多年前的摩崖石刻梵字之謎提出新的見解。
1991年的春天,有專家在岳陽君山上兩處地方發現五個悉曇體梵字。由于這兩處地方以前荒無人蹤,一直不受人關注。
相傳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傳國玉璽,就遺失在君山島。秦始皇大怒,命令士兵砍光了君山上的樹木,暴曬了山上的泥土,但他并不解恨,不斷咆哮,他又叫人在君山島上蓋下了“封山印”,據說使用了兩種不同的符咒進行“封山”。
這個五個梵字是秦始皇刻的?據說,君山當地人把這兩處石刻稱作“秦王封山印”。
唐玄宗開元三年(715),詩人宰相張說被貶謫至岳州擔任刺史。在此期間,他游覽了岳州各地的名山勝水,留下了許多詩文,其中談到對君山摩崖石刻的困惑。其《游洞庭湖湘山》二首之二中有句云:“巖壇有鶴過,壁字無人識,滴石香浮溜,垂崖靈草植!
1998年3月1日,《北京晚報》刊登一則類似招聘廣告的短文《君山摩崖石刻誰能識?》。不少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依據字體分析研究,查閱史料,也查不出什么線索來。
現在,這個千年之謎終于得以破解!稌荨冯s志2022年第11期上,萬里研究員發表的《岳陽君山摩崖梵字石刻書寫鐫刻者及其時間考》揭曉了答案。
文章說,岳陽君山的二通石刻,一共五個梵字。去除重復,其實為三個梵字,分別為“唵”(ǎn)、“吽”(hōng)與“啞”(亦作“阿”)。這三個梵字的漢語音譯字作“唵啞吽”,亦作“唵阿吽”。西夏天慶七年(1200)根據流傳之華(漢語)、梵(梵文)密宗文獻編輯而成的《密呪圓因往生集》云:“三字總持呪:唵啞吽!惰べご蠼掏踅洝吩疲骸畣喿质谴蟊檎杖鐏,啞字是無量壽如來,吽字是阿閦如來!帧冻煞饍x軌》云:‘由誦此‘唵’字,加持威力故?v觀想不成,于諸佛海會。諸供養云海,真言具成就。由諸佛誠諦,法爾所成故。由適誦‘啞’字,摧滅諸罪障。獲諸悅意樂,等同一切佛。超勝眾魔羅,不能為障礙。應受諸世間,廣大之供養。由‘吽’字加持,虎狼諸毒蟲。惡心人非人,盡無能陵屈!鐏沓醭煞鹩谄刑針湎,以此印密言摧壞天魔眾!薄皢唵恕边@“三字總持呪”又稱之為“三字明咒”。施行儀軌時,咒語之中的三位“如來”均為奉請臨壇諸佛之列。
這些梵文字為隋唐時期的佛教密宗咒語,有著特殊的含義,系佛教天臺宗的創始人智顗(智者大師)于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十月為開法超度該處浩瀚水域中的水族所修建的一處佛教密宗曼荼羅壇場遺址,也是截至目前為止在全國所發現的唯一一處梵文字摩崖石刻。
文史專家楊錫貴先生說:“岳陽君山摩崖石刻乃千古之謎,曾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萬里先生此文,環環入扣,嚴絲合縫,精準地考證清楚了該石刻的時間、開鑿者、石刻文字的具體含義、用途等長期困擾人們的問題,得出了科學結論,從而徹底揭開了岳陽君山摩崖石刻這一千古之謎!
據《岳陽君山摩崖梵字石刻書寫鐫刻者及其時間考》,萬里研究員認為,天臺宗是佛教中國化之后最早提出生態護生以及修建“放生池”并努力踐行的佛教宗派,但并未引起研究者的特別關注,因此君山摩崖梵字石刻遺址的發現,對促進和拓展對于天臺宗的深入研究,以及助力旅游、宣傳和促進現代生態環境保護和精神文明建設,均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深遠意義。
萬里研究員還認為,岳陽洞庭湖君山的古梵字石刻,在全國絕無僅有,其考古和研究價值不言而喻。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信息,結合隋唐時期佛教密宗經典的記載,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恢復智顗禪師當年所建之曼荼羅壇場的大致面貌以供游客參觀。即使是排除其宗教含義,值此國家在長江禁漁十年之際,對于宣傳和促進現代生態環境保護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深遠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