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南省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圍繞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6類24項重點任務,《實施方案》是實現湖南稅收治理現代化的“路線圖”。
具體各項改革舉措如何落實、體現出湖南哪些創新特色?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征管和科技發展處處長張詩東對此進行解讀。
《實施方案》的各項改革舉措具有可操作性
2021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意見》落實。
5月6日,稅務總局制定了貫徹落實《意見》的任務分工,將《意見》任務細化為三類、100項改革措施。其中,一類二類57項改革措施由稅務總局牽頭實施;三類43項改革措施由各省積極探索和主動實施。省稅務局緊密結合湖南“三高四新”戰略、財源建設工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社會信用建設等重大部署安排,認真細化、實化促進湖南高質量發展的稅收征管改革措施,組織起草《實施方案》初稿,并向25個省直和中央在湘單位征求意見,協同有關部門完成《實施方案》合法性、公平競爭、內部評審等相關工作。
2021年6月10日,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正式審議通過《實施方案》,同意由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的出臺,為“十四五”時期湖南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確立了總體規劃、明確了實施路徑。同時,圍繞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6類24項重點任務,明確湖南“十四五”時期高質量推進稅收現代化的時間表、任務書和責任狀,各項改革舉措具有可操作、可實現和可衡量性。
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要素電子化
稅收是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和治國理政的重要基礎。張詩東介紹,《實施方案》明確全面推進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和智能化改造、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提供高效智能稅費服務、精準有效實施稅務監管、深化拓展稅收共治格局、強化稅務組織保障等6個方面24項重點工作任務。
關鍵節點上,到2022年,在稅務執法規范性、稅費服務便捷性、稅務監管精準性上取得重要進展;到2023年,基本建成稅務執法、稅費服務和稅務監管三大新體系;到2025年,深化稅收征管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
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實施方案》結合湖南省政務管理服務有關規定,對大力推行優質高效智能稅費服務作出部署,把服務理念有機融入稅收征管各個環節。
同時方案也明確,按照湖南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積極推進稅務部門與相關部門數據資源匯聚聯通;健全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協調機制,實現數據共享交換;認真落實發票電子化改革任務,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等。
今年將實現數字人民幣應用于稅費繳納
記者了解到,《實施方案》深度結合湖南“十四五”規劃、“三高四新”財源建設工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社會信用建設等重要部署,創造性開展稅收征管改革工作。
明確全面改進辦稅繳費方式,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擴大“全程網辦”事項范圍,積極推進電子化、要素化納稅申報模式。其中,提出2021年底前探索數字人民幣應用于稅費繳納和醫保、社保繳費;2021年底建成“湖南稅務服務平臺”實現辦稅繳費最多登錄一次;針對老年人、視障聽障殘疾人等群體提供溫情幫辦服務等。
落實《湖南省社會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建立納稅信用“紅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將納稅信用信息嵌入財政獎補、項目申報、政府采購、招投標等各領域、各環節。完善稅收大數據和風險閉環管理機制,推廣動態“信用+風險”監管方式,健全以信用評價、監控預警、風險應對為核心的新型稅收監管機制。
張詩東還提到,將建立完善稅費征收跨部門協作與信息交換工作機制,積極推進稅務、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等跨部門協同監管、聯動執法;深化銀保監、稅務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加強“銀稅互動”的同時,創新銀稅合作新模式等。